华纳社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占地面积1.1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3个居民小区,居民3100户,常住人口7957人。辖区居民构成多样,人口密集,是一个多民族、多国籍的现代化涉外社区。其中,少数民族居民253人,包括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水族、彝族等11个民族;外籍人士867人,涉及欧美、东南亚等13个国家。
多年来,华纳社区在市民委、新区民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社区民族工作的意见》,以“泰达社区治理模式”及社区治理“五个创新”为依托,以少数民族思想上的融通、文化上的融汇、感情上的融洽为主要抓手,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居民有序融入,不断开创华纳社区民族工作新局面。
一、创新理念,健全体系,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格局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根基。华纳社区少数民族占社区居民数的3%。虽然人口少、比例小,但华纳社区党委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将其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始终,并将流动人口中的少数民族居民的管理和服务,作为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点。
一是时刻突出党的领导。社区建立了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委会为组织者,社工站为执行者的民族工作领导体系,搭建了由居民代表、楼门长、骨干居民、志愿者组成的民宗侨工作“五级网络”,并与社工站“400户1社工”网格管理相结合,共同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族团结共建体系。
二是努力强化阵地效应。在社区服务中心开辟了少数民族之家,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社区定期以“开放空间”、“头脑风暴”等形式召开恳谈会、研讨会,搭建多方参与、对话的平台,共商社区民族工作的发展、服务的推动与提升。
三是充分调动社区资源。目前,社区与67家单位达成共建协议,开展“邻里厨艺节”、“民族艺术展”、“民族手工艺制作展”等活动,实现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由单兵作战向同创共建的转变,民族团结工作资源由一家独享向资源共享转变。同时,社区邀请法律、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资深人士组建社区“专家讲师团”,为各民族居民提供咨询和服务。
四是积极培育民族特色社会组织。社区积极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居民参与文体类、服务类、公益类的社团组织,并根据少数民族居民特长,组建朝鲜族艺术团、“翰墨轩”民族书画组、少数民族语言沙龙等,把社区成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加强各民族间的互通、互学,增进互知与互信。以朝鲜族艺术团为例,他们多次代表社区到各省市交流演出,在展示民族风采的同时,传递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正能量。
二、创新载体,优化服务,提升社区民族工作质量和水平
社区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一是突出管理的先进性。依托社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实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社工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居民分类管理和服务。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各类资源有效配置、整合共享、协作协同,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各项要求在社区网格中具体明晰。同时做到社区少数民族基础数据与相关部门专业数据库(如全员人口信息网、流动人口信息服务平台等)的互联互通,以及预警和应急管理系统的互联互动,做到辖区内少数民族底数清、情况明,遇到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反应、有效应对、妥善化解。
二是突出互动的智能性。以增添正能量为目标,社区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努力拓宽各族居民参与表达空间。社区将“互联网+”的理念与社区服务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宣传、普及知识、推广活动、增进交流,并搭建起“零距离”服务平台,整合周边商家资源,将抵偿、无偿服务适时推动给居民。通过手机APP记录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行为,形成活动电子档案及线上评估系统。
三是突出服务的成效性。社区充分挖掘各方资源,努力增进民族间文化交流。其中,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华纳社区连续三年实施了亲情社区、美丽社区、法治社区的项目,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三十余项,惠及各族居民达四万余人次,在丰富充实的社区活动中,社区各民族不断深入融合,形成同为华纳一家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创建品牌,丰富活动,增进社区民族工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华纳社区本着“以人为本促进民族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政府主导下,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四方互动能效,以项目化运作为手段、专业化服务为标准,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十余个精品项目。
围绕民族节日做好宣传工作。结合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开辟网上民族事务论坛、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通过新媒体宣传民族政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使居民知民俗,尊民俗。平日重视对社工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培训、反邪教培训等,加深对民族宗教工作的了解,从而增强对少数民族居民的服务意识。
传统品牌活动突出社区民族共建。社区连续十年开展的“我爱我家”系列活动,其中“我爱我家”社区文艺晚会已成为华纳社区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晚会上回族、蒙古族、朝鲜族、侗族、哈尼族居民载歌载舞,将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情的节目,展示给各族居民。外籍居民也将具有民族风采、异域风情的本土歌舞带到晚会现场,给社区晚会增加了亮点。
社区日常活动促进邻里亲情。社区每年定期举办中华民族美食厨艺展、民族舞蹈展演、民族团结手拉手联欢会等活动。广受欢迎的“亲情邻里饺子宴”,就是为了搭建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交往交融交流构建和谐的平台。每年的重阳节前夕,社区居民为了搞好这项活动,都大显身手,回族居民负责包饺子,朝鲜族阿姨带来了爽口的泡菜还有汉族大妈现场烘焙的糕点,大家一边品尝,一边交流各民族饮食特色。说是“饺子宴”,不妨说是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亲情宴”。
以公益项目为平台促进社区特色活动。“快乐公益”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吸引了广大社区居民,尤其是在华纳社区内务工的少数民族人员。在社区居委会的培育和指导下,彩虹桥—群养之家、滨海读心书友会两支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两年时间,已发展至七百余人。这些少数民族中青年人自主策划、自主实施开展了多个特色活动,如国学鉴赏、各民族风俗赏析、妈妈来讲民族故事等。使社区的孩子们从小接受了教育,增强了民族团结观念,也增进了少数民族家庭的交流。
社区以重塑家庭教育功能,提升社区教育水平为目标,开展了“白云计划”项目。征得社区内驻区单位白云宾馆的支持,依托专业教育机构,为外来务工子女,尤其是少数民族子女,量身定制0到3岁早教课程,不仅融洽了亲子关系,提升了家长教育理念,同时也强化了企业社会责任。
“夕阳红驿站”项目,主要针对社区内老年群体,根据各民族风俗习惯的不同,社区设置了一系列活动,如母亲节生日会、DIY巧手妈妈手工坊、空巢老人聊吧等,不同民族的老年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也找到了温馨家园。
此外,在社区志愿者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和发挥少数民族居民的自身特长,努力搭建少数民族骨干展示平台。在民族服务队中,社区壮族党员偰经洪义务为居民量血压、听心率,并进行预防疾病和养生知识的宣传。编织组的回族居民王秀华心灵手巧,经常与大家切磋手工制品技艺。舞蹈队的朝鲜族居民黄福实向各族居民介绍朝鲜族舞的特点和要领,积极协助队长编排了多个民族舞蹈节目,并在社区晚会中多次亮相,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通过不断扩大社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让各民族居民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区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华纳社区各族居民亲如一家,民族工作有声有色,先后两次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称号、国家民委及兄弟省市民委领导多次莅临指导。但我们深知,民族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基层社区,我们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深入贯彻中央民族会议、天津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勠力同心、再接再厉,再谱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