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互动访谈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中国代表团向联合国介绍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权利情况

来源: 中国国际法前沿发布时间: 2018-08-13 16:52

2018年8月10日,中国政府代表团与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在日内瓦就中国履行《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第14-17期合并报告举行对话会。外交部、国家民委等中央主管部门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共同组团与会,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常驻代表俞建华大使任团长,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陈帅夫、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务局局长刘德学任副团长。

  中国代表团团长俞建华大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题作主旨发言,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思想指导下,民族地区在法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保护各领域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就(发言稿附后)。

  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对中国代表团提供翔实履约报告和派出跨部门代表团参加对话表示赞赏。8月13日,中国代表团将继续和委员会开展对话,进一步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工作和成就。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是联合国主要人权公约之一,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禁止并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于1965年12月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69年1月生效,现有179个缔约国。公约规定缔约国需定期提交履约报告,并设立由18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审议缔约国履约报告。中国1981年12月加入公约,已提交了六次共十三期履约报告。此次委员会审议的是中国2017年1月提交的第十四至十七期合并报告。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中国代表团团长俞建华大使在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审议中国第14至17期履约报告会议上的介绍性发言

(2018年8月10日,日内瓦)

尊敬的主席先生,

尊敬的报告员先生、共同报告员女士,各位委员,

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代表团向各位委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敬意。委员会为促进实现公约宗旨和目标做了大量工作,中国政府对此表示赞赏,并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委员会的工作。

今天,我和中国代表团的同事们很高兴向委员会介绍中国执行《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第14至17期报告。中国代表团由来自中央政府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32个部门的48名官员和专家组成,其中有8位同事分别属藏族、维吾尔族、瑶族、朝鲜族、回族和白族。中国代表团将以开放、合作和负责任的态度与各位委员进行对话,协助委员会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的履约状况,我们也欢迎各位委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主席先生、各位委员,委员会本次审议2009年以来中国履约情况,在这一期间内,中国在各领域取得巨大进步,国家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想结合这一大背景,在已提交的履约报告之外,向各位委员重点介绍近年来中国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方面的最新情况。我的同事在下周一回答委员会提出的问题时,还会详细介绍具体情况包括数据。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民族事业的指导思想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近年来,在民族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日益深入人心。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成为新时代民族事业的指导思想。 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这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特征,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民族事务法治体系不断完善

人权保护离不开法律保障。正如中国履约报告所述,中国坚持和不断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2012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开创了运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各民族发展、保护各民族人民合法权益的新局面:在国家制定修改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旅游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医药法》《宗教事务条例》等20部法律法规对禁止民族歧视或仇恨、促进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人民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各项权利作出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修改了20余部自治条例和200多部单行条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及生态保护各方面,完善了民族事务法治体系。

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法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5个月前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第十三届会议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14.7%,高于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中国代表团中,维吾尔族的凯赛尔先生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三、全力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委员会在上次审议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足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下大力气弥补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规划,主要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2016-2020)规划纲要》中的“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和“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章节、《“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等等,涉及民族地区发展的经济、民生、社会、卫生、教育、文化和生态保护方方面面,带动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各方面人权的水平不断提高。

民族地区经济大幅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17年,民族八省区(指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3个多民族省)地区生产总值88730亿元(约13444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7.6%,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553元(约4781美元)、10442元(约1582美元),分别增长8.4%和9.2%;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3121万人降至103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4.1%下降到6.8%。

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内,在经济基础薄弱、地理条件不利的民族八省区取得2千多万人脱贫的成就,这无疑是不平凡的。我在此讲一个小故事,作为当前中国扶贫工作基本政策的“精准扶贫”,其起源就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密切相关。在湖南偏僻山区有个纯苗族村寨十八洞村。那里一缺土地,二缺技术,三缺资金,属于典型的贫困村。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当地考察,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十八洞村开展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扶贫对象特点的精准扶贫,形成水果种植、手工艺加工业、文化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居民收入显著提高,2017年2月,十八洞村在湖南省率先脱贫。这一故事被拍成名为《十八洞村》的电影。我们也带来了这部电影光碟,欢迎各位委员欣赏。

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民族地区卫生、教育、文化、生态保护事业也不断进步。中国履约报告作了详细介绍,我在此仅就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充说明: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一直重视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一个有特色的物质遗产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例如,在湖北省有个彭家寨,全寨48户250余人均为土家族,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建于清末的土家族吊脚楼群等传统建筑。前些年,因年久失修、缺乏保护,整个村寨面貌残破不堪。国家民委出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对彭家寨建筑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彭家寨这颗尘封的土家族明珠重现光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

民族地区是中国生态屏障区和水系源头区,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中国在民族地区坚持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搞“先污染、后治理”。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想提及国务院新闻办上个月发布的《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政府通过不断完善立法、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研发运用、建立自然保护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在保护和改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各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中国采取的上述政策、举措,既考虑了公约义务和中国国情,同时也吸纳了委员会在上次审议结论中所提出的有益建议。

主席先生、各位委员,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等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国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扶贫工作仍需打攻坚战,卫生教育等民生工作及生态保护还需进一步加强,民族自治法律法规体系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保障和促进民族平等和团结的政策和法律在落实上有时仍有不到位的问题。中国政府将在国家发展的大进程中,继续按照公约的要求,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方位的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享受各项人权的水平,让中国履约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作出贡献。在此方面,我们愿同委员会加强合作。

主席先生、各位委员,本《公约》也适用于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区。根据“一国两制”原则,中国报告中的香港和澳门特区的履约情况分别由两特区政府自行撰写。下面请允许我请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陈帅夫先生和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刘德学先生分别介绍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执行公约的情况。

谢谢主席先生和各位委员。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