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京津冀三地共同举办的“华友文保杯”京津冀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交流赛暨第五届天津市大学生民族文创设计大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天津市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国家民委教育司、文化宣传司相关负责同志莅临闭幕式,大赛联合主办单位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天津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庆出席并致辞。
大赛以“传承民族文化・共创美好未来” 为主题,自去年9月启动,历时八个月,收到来自全国21个省市区105所高校万余名师生提交的4076件独具魅力、意蕴深厚的优秀文化作品,参赛选手来自汉族、满族、藏族、佤族、水族、苗族、畲族等30个民族,另有在海外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投递的参赛作品,参赛学校、参赛人数、参赛作品、区域规模显著提升。
郭庆代表主办单位在致辞中表示,大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践行“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深入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次大赛的数千件作品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架起京津冀三地民族文化交流的新平台,提升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和凝聚力。
经评审专家委员会三轮严格筛选,综合实用性、创意性、设计性三方面评估打分,认为本届参赛作品紧扣时代主题,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将民族文化、文物非遗、乡村风貌等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展现了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最终从4000 余件作品中评选出单项奖、最佳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特殊贡献奖等10个类别的奖项。闭幕式上,备受瞩目的各奖项逐一揭晓,以二十四节气为设计元素的《民族文化-饰节之物》获得民族文化综合类一等奖,《津鼓相传-天津鼓楼品牌文创设计》《糯·井-傣族传统村落民族展馆设计》分别获得民族乡村振兴类、大运河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类专项奖。活动现场还有精彩纷呈的民族文艺演出,展现民族传统体育魅力的《中华猜猜操》欢快热烈,非遗传承的《川剧变脸》精妙绝伦,歌伴舞《母亲是中华》将颁奖盛会推向高潮。
民族文创设计大赛创办5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本届大赛被纳入京津冀统一战线协同发展项目,从以往的地方性赛事首次升格为京津冀三地联合主办的区域性比赛,赛事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同时,大赛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深度参与“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建设,为获奖者搭建版权登记、创业孵化的绿色通道,天津市老字号企业通过大赛平台向同学们订制的文创设计已投入生产使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推动作品市场转化应用”的三位一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天津市教育两委、团市委、市台办、市商务局、市京津冀协同办、中国文保基金会修复与技术研究基金管委会和市民族文化宫、市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室、市非遗保护中心、天津版权交易中心、市广告协会、天津君辉律师事务所等协办、承办、支持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