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天津市北辰区天穆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

来源: 市民委(市宗教局)发布时间: 2016-12-08 13:20

  天津市北辰区天穆村1404年建村,已六百多年历史,在两万多村民中,回族占80%以上,是华北地区最大回族聚居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村党委带领村民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中,始终坚持民族团结重如山,民族发展永向前的原则。实现了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民族和谐团结,村民生活幸福。村党委曾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党组织,曾连续四次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村党委书记穆祥友连续当选天津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市第七、八、九届党代会代表和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连续当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七、八届委员,连续当选全国人大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代表。

  一、党委高度重视,珍爱民族团结

  一是健全组织,明确责任。村党委始终从政治高度认识民族工作,在千头万绪工作中,始终把民族团结摆在重要位置,专心抓好。成立了由村党委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各相关方面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民宗办公室,配专干负责协调日常民族事务。同时,强化责任制。党委一把手负总责,村党委书记穆祥友始终把民族关系、民族和谐、民族团结作为重要工作,经常到清真寺看望阿訇,了解困难,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设法筹集资金,建设修缮清真寺。架起了民族和谐之桥、民族团结之桥、民族进步之桥。“两委”成员一岗双责,在做好村政工作同时,负有构建民族和谐、团结、稳定,化解矛盾纠纷的责任。村民组长负有片区民族和谐,化解矛盾在萌芽的责任。宗教人士负有从教人员和谐团结责任。使民族工作运行在人人尽责中。

  二是强化管理,明确制度。村“两委”班子把民族工作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认真落实《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的同时,制定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作职责》和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制度,让制度管人、制度管事,使民族工作运行在制度管理中。

  三是深化教育,维护大局。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广泛开展跟党走,社会主义好教育;遵纪守法,爱国爱教教育和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事,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话的教育。天穆清真北寺曾获国家和市伊协“模范清真寺”称号。化解民族矛盾,始终坚持消除在萌芽。在拉萨“3.14”、乌鲁木齐“7.5”事件和国际形势变幻中,教育民众坚定跟党走,保持和发展了民族地区大和谐。

  二、发展民族经济,增强民族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村党组织把发展经济作为民生的第一要求,不断创新思路,村集体先后投资2亿元在铁东都市产业园建成了现代化的天穆分园,建标准厂房15.8万平方米,引进30余家企业。瞄准民族产业优势,发展牛羊肉加工销售业。已成辐射全国面向天津的最大牛羊肉批发市场,市场占有量为天津市场80%,带动了多省市百家养殖基地和养殖户发展,成为村民就业增收主渠道。如今,天穆村从事牛羊肉产品经销、加工者多达千余户,牛羊业收入已占回族民众收入80%以上。在壮大市场,发展民营牛羊肉精加工企业中,为扩大排酸牛肉生产规模提供支持,帮助新建了万吨冷库,为产品销往国内外搭建了平台。为发展民族中医骨科学,传承骨科名医张家深的精湛医术,新建了总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的天穆骨科医院。引进了世界先进医疗设备,培育出30余名骨医学医务人才,日门诊量达700余人次。已成为市二级专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协会理事单位,成为村经济增长又一极,每年上缴村公司600余万元。2011年村收入实现3000万元,同比增长17.3%,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百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5426元。经济发展同时,村民收入实现同步增长。每年为村民补贴医疗费百万元。投入5000余万元,为3600名职工解决了养老金问题。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对升入高中、大专、大学的学子,分别奖励1000元、3000元、5000元。丧葬抚恤金增发至5000元。时下正在着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民族经济区,力争到2016年村收入超亿元。

  三、实施旧城改造,建设和谐家园

  为使广大民族同胞生活好,有个幸福家园,村“两委班子”实施了“同心旧村改造,共建美好家园”历史性工程。拆除总户数将达8250户,拆除总面积将达73.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将达108万平方米,建筑住宅总面积将达94.6万平方米,商业区总面积将达13.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0%,用于宗教活动场所和公共设施的总面积将达9万平方米。旧村改造涉及的人口之多、情况之复杂、难度之空前,都可堪称全市之最。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他们从最广大民众需求出发定政策画蓝图。为方便广大回族群众习俗需求,楼内配装大型电梯。全村有2160余户村民已拆除旧宅,拆迁实现了零上访的和谐氛围。首期投资9亿多元,建成26栋天穆东苑高层住宅群。在建国六十年大庆时,已有3000多户村民乔迁新居,乔迁率达98%。乔迁的村民,过去住破旧平房,冬天不能洗澡,看春晚穿棉袄。如今住高楼,地采暖,穿着衬衫看春晚。村民奔走相告,争说喜悦,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村委会在完善小区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小区的社会管理。不断向社区内的少数民族和非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通过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社区内的多数回族群众不歧视少数的汉族群众,汉族群众也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食、不用少数民族禁忌品,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形成了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团结氛围。居住在东苑住宅小区的各民族群众,还共同自发成立了15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如今小区已经成为独特的民族和谐幸福家园,被评为天津市2011“魅力社区”。此外,二期西苑住宅区建设工程已经奠基,正以实际行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四、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村“两委班子”自觉认识到: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发展民族经济必须有民族人才基础,唯有提高民族素质,才能使民族进步。他们坚持从娃娃抓起。创办了民族幼儿园,培养出数以千计德智体美一代又一代幼儿。创办了天穆小学,组建了阿拉伯语学习小组,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民族素质和健康素质的优秀少年学子,有多人在市、区各种大赛中先后获奖。填补了民族村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空白,建成硬件齐全、教学一流、设施完善,总面积达15194平方米,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天津民族中专,已成国家级重点校,培养的25个省市自治区14个民族8000余名学子,已播撒在祖国多民族地区。与此同时,积极构筑以民族、运河、体育为内容的大文化氛围,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成立了天穆民族书画苑。举办了首届“天穆杯”民族书画摄影展和“天穆杯”市青少年中国式摔交锦标赛。组建了花毽、摔跤、游泳、足球、空竹、广场舞蹈等群体队伍,兴建了游泳馆、摔跤馆、花毽馆等体育设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为民族争了荣誉,为国家争了光,有多个项目在本市和全国比赛中夺冠。组织了东苑全民健身活动和红歌会。组织了首届由本地区和外省市回、维吾尔、哈萨克等众多少数民族共同参加的“古尔邦节”大型民俗文化节活动。活动声势大、参众广,融合了民族关系,传承了民族文化,提高了民族素质。天穆村将尽快建成民族文化街和体育馆,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加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温暖。

附件:

分享到: